登录注册

one-lo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营销课堂:人们为什么爱到社交媒体上“炫”?

[复制链接]

1809

主题

1810

帖子

544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4 13:09: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营销课堂:人们为什么爱到社交媒体上“炫”?

      信息来源:钛媒体作者:单宇发布时间:2014-05-26浏览:我要评论
      
        
       

         

          记得前段时间有句顺口溜说到微信写照——“拍猫拍狗拍自己,鸡汤求赞卖东西”。暂且说说前边这一句。微信诞生以来,人们爱在微信上炫自己看到的东西,或许除了随处见的猫猫狗狗,还有一些看起来很高大上的东西。那么,人们为什么爱在社交媒体上“炫”?

         

          事实上,社交环境(Social Condition)是很开放的,即使不是一对一(One>  社交媒体环境=人造自然环境?

         

          打开你的朋友圈,我们就会看到这样一些动态:你出席一个会议,见到了你之前压根不知道是谁的人。但是与会的其他人都说他很牛逼,你也跟着上去合影,发朋友圈说:“今天参加xxx会,见到了xxx,好开心/被他的亮瞎了眼/他的讲话非常智慧”。

         

          再比如朋友邀请你去吃了一家有名的餐馆,虽然你并没觉得有想象中那么好吃,你还是会分享和美食的合照,写“好吃嘤嘤嘤”。

         

          而实际面对的是怎样的情绪,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分享在社交媒体上的,是给别人看的。

         

          那么,在社交媒体环境下,你会有所隐瞒么?

         

          显然会的。每个平台带来的群聚效应不一样,吸引你和你不同的朋友在这个平台停留。你有500个好友,你对其中之一尚且有所保留,何况你发一条内容要被500人看到,你更会在脑海里精挑细选。

         

          所以,如果不从个体和差异片段(Different points)去洞察,而是以“平均人”的角度去看,把生活场景、生活方式、品味、社会结构的洞察集聚而谈,我把这种搭建起来的社交环境叫做“人造自然环境”。

         

          罗伯特·劳特朋说:“企业必须了解客户行为,而客户行为动机是由客户感知的价值驱动的,这种感知到的价值就是企业的价值主张。”

         

          品牌在市场营销中,也应该以客户感知的价值驱动。缩小到本文中的例子来讲,社会化营销应该利用人性中的必然性做文章。所以营销点无非就是借助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诱因传播。

         

          下面,我就简单分析几点激发人们传播的诱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爱炫耀,爱比拼

         

          买包炫限量,恋爱炫对象,玩游戏炫分数,偶遇明星也爱合影炫一下……只要是我有,大的多数人没有的东西,都会爱炫给别人看。饥饿营销也只是这种心理活动中间的一个小插曲,被小米玩转起来。

         

          品牌应该以给用户创造炫耀和比拼的机会为出发点,营销中插入冲突、竞争和有趣的元素。比如可口可乐的“昵称瓶”就是炫限量为出发点,Flappy Bird 就是炫分数,锤子的票也是用来晒的(你们为什么不看直播呢,害我没拿到票,TT……)。

         

          分享欲望来源于体验者的积极互动、参与感与代入感,如果你的活动是“谁最屌丝”,又有多少人愿意晒自己有多屌丝呢?

         

          第二、摆姿态,表态度

         

          我关注的是创业、是读书,我有文化,我对社会不公是这样的态度……李开复、马云和现在的《罗辑思维》是标志性能满足广大年轻人学知识、表见解的引导;我看到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时,表现的必然是愤慨。

         

          对企业的营销来讲,用高管的笔调讲述创业史、每个产品元素背后的艰辛。以及罗永浩“大锤砸冰箱”、帮助三里屯老爷爷卖花,都是营销点的体现。给网民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甚至参与到产品设计中,是令人兴奋的事情。

         

          第三、博关注,传段子

         

          我觉得这个东西好笑,我想分享给大家看,我想大家看到这条有趣的内容后,多多点赞……这是传播中内容创造者经常能把握住的心理。

         

          把品牌植入到一个有趣的内容里,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得到更多人的转发。甚至灵魂都没有植入进去,以博得高转发,认为达到了最佳效果。这种曝光量≠有效曝光,更别说品牌记忆度了。

         

          所以,不是所有你觉得有意思的事情,大家都爱看。不是大家都爱看的东西,就乐意分享。不懂生活的人,是做不了营销。

         

          举一个反面的例子:今天又看到某官微发起活动——“晒你与我品牌的故事”。我不是品牌的忠粉,看到这种活动,第一反应是——关我毛事呢!

         

          小编寄语:作者最后的一个反面的例子相信大家都看到过。这样的活动若是没有利益驱使,比如奖品,或者不是品牌的超铁杆粉,基本上都会跟作者是一个反应。把微营销活动变地这样不接地气儿,显然有些摸不准微营销的脉搏。各大官微需要好好研究下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和心理才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