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one-lo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跟风营销:缺乏想象力的低成本投机

[复制链接]

1809

主题

1810

帖子

544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4 15:2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跟风营销:缺乏想象力的低成本投机

      信息来源:未知作者:听雨轩发布时间:2015-09-10浏览:我要评论
      
          
          

                 
  • 推一把网络营销精英培训新一期即将开课,本期新增移动电商、微商、O2O、自媒体、社群等方面的课程,现在报名就送江礼坤老师亲笔签名的最新版《网络营销推广实战宝典》一书。欢迎咨询QQ:800007518!
                 

          
        

        自从风口论被人经常挂在嘴边以后,很多人自主或者不自主的每时每刻不在找风口,不管是投资的银行家,还是创业的草根,也不管是想着卖产品的企业,还是为企业做公关广告的公司。于是,只要风来,大家就会因风而起,不管这风是不是邪风。



        这不,因为美国人宣布发现了地球的表弟,一个远隔1500光年的“大地球”突然就开始成为了营销元素,各种各样的广告纷至沓来,很多网友直呼被刷屏。其实,当大家的屏幕上都是两个地球的时候,好基友也提不起大家的兴趣了,这样的营销更像是自说自话的安慰。



        当然,这早已经不是第一次,只是愈演愈烈而已。前几天,当优衣库不雅视频半夜鸡叫之后,一时间风行网络,各路企业都被卷进来,PS和段子手们也着实高潮了一段。



        再往前,由于万里之外的美国有几个法官煞有介事的宣布不允许个别州不让同性恋结婚,据说就等于是宣布了同性恋的合法化,还据说法官引用了孔老夫子的名言,以至于整个不相干的中国人也激动万分,因此主题展开的活动不计其数。当然了,不仅仅是中国,据信世界各地到处彩虹飘飘。



        如果我们再好事一些,看看那条蓝黑还是白金的裙子,多少的公司都如此抓时机的开展了营销活动,几乎就是见缝插针的来一嘴。转过天去,大家也就都忘记了,留下的是手机微博、微信里的垃圾存储。



        中国人本来就好跟风。从心理学上讲,大众化的行为或潮流的引导下,个体的观念与行为会向着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这就是跟风。以前,看见别人传什么衣服,自己也会弄一件,即便是现在很多人怕撞衫,也有很多人要买个名人同款。在炒股的时候,听说谁挣了钱,自己也会跟风入市,听说谁买了哪只股票挣了钱,自己也会不管不问的买来等着挣钱。当然,这种跟风的习惯也许本来就是全人类的,从众心理谁也不能免俗。



        但是,在互联网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跟风已经变得更严重。我们如果知道谁的生意好作,就一定要山寨一个上马,大家齐上阵的后果就是一窝蜂之后迎来产能过剩的低谷。至于营销,本来应该是求新求异的创意行业,但在时效性要求极高的互联网时代,也已经演变成了最简便的跟风PS。



        说到底,跟风是创意枯竭的产物,否则即便是跟风,也会搞得不同凡响。当年,刘飞人在奥运会上再次摔倒,几家被代言的企业都以最快的速度发布了自己的“声明”,同样的事件,几乎没有相同的图片,没有雷同的用语,通过不同的侧面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这样的跟风其实不讨人厌。



        也许,有人把所谓的跟风营销看成是事件营销,但其实与事件营销有所差异。网上有人把杜蕾斯在2011年的北京暴雨中的鞋套事件看成是跟风营销,其实是大错特错了,那是事件营销,杜蕾斯是自己的创意,并没有跟着社会的风在走。



        跟风营销往往只是借机炒作一下,并无明确的市场目的和后续计划,有些几乎是千人一面,目的无非是浑水摸鱼,即便自己的广告不被社会重视,也会冲淡竞争对手的创意。不过,也有人刻意去挑逗,以至于形成跟风营销的大潮,每年的京东618都会采取这样的策略,京东会以略带攻击性的激将法引发营销跟风,从而形成大规模网购的社会氛围。这种跟风与被跟风,都是胜利者。



        在很多人看来,营销创业那是要付出血汗的,也几乎是只有高手带领团队经过长期的琢磨才能搞定,可那已经是老皇历了,如今自媒体横行,社会热点太多,时效性压倒一切,信息传递又快,只要有人能最快速度截获别人的好创意,就可以略微加工在网络上扔出来,很多兔子在一起跑,谁能辨别出来雌雄,也就没有什么人能发现到底是谁最早进行的创意了,于是,跟风变成了最高效低成本的营销模式。



        看了有些人的营销秘籍,真的感觉中国的互联网营销被一些人给玩坏了,竟然还有人用这样的指标来选择话题,“越被讨厌的话题越说明他很火”,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去抓营销时机和使用营销素材,只能让中国的互联网营销越来越低俗。



        在特定的情况下,为了特定的目的,跟风营销可以用,但一定要注意场合注意频度,不要招人讨厌,否则,一定会得不偿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