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one-lo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京东商城自营占比压缩,微信导流被高估

[复制链接]

1809

主题

1810

帖子

544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4 15:4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京东商城自营占比压缩,微信导流被高估

      信息来源:未知作者:听雨轩发布时间:2015-11-21浏览:我要评论
      
          
          

                 
  • 推一把网络营销精英培训新一期即将开课,本期新增移动电商、微商、O2O、自媒体、社群等方面的课程,现在报名就送江礼坤老师亲笔签名的最新版《网络营销推广实战宝典》一书。欢迎咨询QQ:800007518!
                 

          
        
        本周一(11月16日),京东发布了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净收入为441亿元,同比增长52%;不过京东依旧持续亏损,今年三季度净亏损为5.308亿,净利润率为-1.2%,亏损面较去年同期有所扩大,至今京东已连续亏损了8个季度。

         

        京东今年第三季度交易总额(GMV)达1150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下滑明显但仍在高速增长区间。但微信、QQ的导流作用被高估,第三方平台贡献接近“天花板”,GMV增速下降的趋势已经确立(拐点已至)。另外,京东各项费用占比并没有随规模增长下降,反而上升,呈现规模不经济。

         

        GMV增长率低于60%,估值将承压

         

        对高成长性企业采用市盈率(PE)、市净率(PB)来估值无法反应企业的真实价值,因为烧钱换市场,利润是“遥远的传说”,而净资产与市值相比也少得可怜。市销率(PS)相对靠谱一些。更准确的是市销增长率(PSG),即市销率与增长率之比,默认的取值标准是1(小于1被低估,大于1被高估)。例如市销为30倍时,增长率为30%,则PSG为1,既无高值亦无低估。

         

        对于京东等电商,PS、PSG中的S取总交易金额(GMV)还是营收呢,在过去的四个季度(2014年Q4至2015年Q3),京东GMV平均增长率超过80%、营收平均增长率不到60%,本着估值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我们取GMV来计算。最近四个季度,京东GMV为632亿美元、市值为395.5亿美元,则PS为0.62、PSG为0.78,说明京东的估值仍有一定增长潜力。(此处PSG=0.62/0.8)

         

        但进入2015年后,京东GMV同比增长率明显在迅速下降:Q1为99%、Q2为82%、Q3为71%,照此趋势PSG很快会升到1.0以上。

         

        采用PSG估值并且用GMV替代“S”,是对京东最“优惠”的估值模型。如果这个模型都显示高估,京东市值将面临下行压力。

         

        对京东来讲,要维持现在的估值每个季度的GMV同比增长率都要维持在60%以上。

         

        GMV的结构悄然改变:“第三方”冲击自营

         

        京东一向以自营电商的良好商品品质与流物服务为卖点,但自营业务毛利润率低、交易规模增长受物流能力制约。为了维持GMV的快速增长,向“自营+开放平台”的混合模式转型是京东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京东的策略可概括为:以自营业务保持“京东特色”,以平台业务扩张交易金额。2013年Q1,京东自营、第三方的GMV分别为180亿元人民币和60亿元;2015年Q3,自营、第三方GMV分别达到610亿元和500亿元。

         

         

         

        为了让用户体验不至出现“突变”,京东小心地控制着第三方在GMV中的比重。2013年Q1为23%,2014年Q1为29%、2015年Q3达45%。

         

        好比一家店出售兑水的酒,开始每8两酒掺2两水,后来每6两酒兑4两水,再后来是5两酒兑5两水。

         

         

         

        “兑水”这个比喻也许不恰当,管理得好,第三方卖家的商品和服务不见得比自营差很多,但不管怎样还是会冲淡“京东的味道”。

         

        “第三方”让京东如此美丽

         

        除了助力做大GMV、支撑股价,第三方卖家有还创造了诸多经济效益,让京东的报表如此美丽。

         

        首先是增加营收。近年来,京东为第三方卖家提供服务产生收益占营收的比值迅速提升。2013年Q1为2.9%,2015年Q3为7.9%。这部分营收与第三方GMV的比值就是网站“变现率”,2015年Q3为7%。相比之下,当前京东变现率7% ,阿里不到3%,说明京东从第三方榨更多钱的空间不大。

         

         

         

        第二是拉高毛利润率。自营模式下,出售商品的总价被计为营收,采购价被计为成本,差价扣除平台运营费用就是毛利润。以4000元的价格销售一台进价3600元的电视机,再摊50元直接运营成本(系统运营、维护,带宽及直接人工等),则营收、毛利润分别为4000元和350元,毛利润率为8.75%。如果第三方卖家在京东平台销售一台4000元的电视机,京东按7%费率收取280元佣金,再摊50元直接运营成本,毛利润230元,毛利润率为82.1%。

         

        于是,京东的毛利润率随着第三方GMV占比的提高而提高。2012年Q1为7.5%,到2015年Q3已达到13.8%。大型公司毛利润率提高一个百分点都很困难,第三方卖家却在不四年的时间里让京东的毛利润率翻了将近一倍。

         

         

         

        第三是贡献毛利润。尽管2015年Q3第三方服务营收占比仅为7.9%,但对毛利润的贡献率达40%到45%(假设第三方服务的毛利润率在70%和82%之间)。

         

         

         

        尽管第三方卖家的贡献这么大,但在GMV中占比达到45%已经接近极限,超过50%后,京东还好意思打着自营电商的旗号吗?

         

        拐点已至

         

        1.苏宁足以牵制京东

         

        GMV是定义是报告期间电商平台全部定单金额的总和,不论是否成交、有无退货。以2015年Q3为例,自营业务GMV是613亿元、体现在营收的金额是406亿元,成交率66%。而2014年Q1为70%,2015年Q3降至66%。

         

         

         

        自营业务成交率仅为66%,第三方卖家有可能只有60%,甚至更低。那么1110亿GMV中有400多亿并未真正成交。

         

        2015年Q3,京东3C、家电销售产生的GMV是568亿(大于406亿的自营GMV,说明其中包含第三方卖家的贡献)。同期苏宁营收为305亿,相当于京东核心业务真实GMV的81.6%(因自营业务的成交率也只有66%,故挤掉34%的“水分”)。但京东3C、家电业务中包含第三方卖家,而苏宁全是自营。

         

        苏宁同时与京东、阿里“开战”的情况下,京东的核心业务没有与之拉开距离。苏宁与阿里结盟后,对京东构成有效牵制的能力绰绰有余。

         

        2.微信增粉的效果也就这样了

         

        从2015年Q1开始,京东季报开始公布“年活跃账户数”(Annual active customer accounts)替代“季活跃账户数”(Annual active customer accounts)。前者的定义是过去12个月内至少购物一次的用户,后者是本季度至少购物一次的用户,前者的范畴要大得多。

         

        根据京东财报,2013年各季度活跃用户分别为1660万、1960万、2210万和2770万。而2014年度活跃用户数为4740万。而2013年度活跃用户数为Q4季度活跃用户数的1.71倍。

         

        2014年各季度活跃用户户数分别为3340万、3810万、4610万和5470万。而2014年度活跃用户数为9660万为Q4季度活跃用户数的1.77倍。

         

        2015年前三季度,“过往12个月活跃用户”分别为1.05亿、1.18亿和1.32亿。

         

        根据以上数据近似还原出东京各季度活跃用户数。从下图可以清楚地看到2013年Q4活跃用户数出现停滞,从2014年Q1与腾讯合作之后才重拾升势。但到2015年Q3环比增速不到12%,绝对数不过7330万户。

         

        截至2015年三季度未,QQ、微信用户分别达到8.6亿和6.5亿,一个季度才给京东“增粉”770万,效果不算理想。但没有与腾讯的合作,下面这张图会比较难看。

         

         

         

        3.人均消费增长乏力、客单价走低

         

        假设第三方业务成交率与自营相同,用挤掉“水分”的GMV除以季度活跃账户数及执行订单数,得到户均季度消费及客单价。

         

        从下图可以看到,京东户均季度消费增长缓慢。2015年Q3为1004元,同比增长1.7%(低于阿里的2%)。

         

         

         

        在人均消费增长乏力的同时,客单价一路走低。从2012年Q2的300元,降至2015年Q3的223元。显然,主要原因是非家电品类占比的增加。

         

         

         

        4.已呈现“规模不经济”

         

        扩营收、抢份额,利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是许多公司爱讲的故事,但京东的长大并没有体现规模经济。

         

        先看京东引以为傲的自营物流。2015年Q3,自营业务营收为406.4亿,相当于2013年Q2的233%。规模成倍扩大,物流成本占自营业务收入的比值却从5.8%长至8.5%。

         

         

         

        再看市场、研发、行政费用占营收的比值。2015年Q3营收为2013年Q2的2.3倍,但三项费用占比却从2013年Q2的5%升至7%。

         

         

         

        本来京东的成本控制相当好,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各项费用占营收的比值却一路走高,盈利仍然遥不可及。

         

        京东的股东忍得了亏损却忍不了低增长。面临增速拐点,京东必须拿出“新故事”,O2O京东到家、京东金融、云计算、大数据都是不错的题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