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one-lo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商业化——电商格局的变量

[复制链接]

4888

主题

491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1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4 09:1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微信商业化——电商格局的变量

      信息来源:推一把作者:何婧发布时间:2014-08-14浏览:我要评论
      
        

          微信每次功能迭代,就会有无数的声音蹦出来,但人心和市场是浮躁的,留下的只有故事和对未来无法预见的猜想。微信每升级一个大版本,都是座重要的里程碑,每座里程碑都将它的产品逻辑有节奏地堆砌。



          微信商业化——电商格局的变量



          从微信商业化的角度,4.0版本是个转折点:



          底层基础架构搭建完毕,开始往外层扩张,为开放而准备。这个版本陆续加了两个对微信生态影响至关重要的官方插件,朋友圈和公众号。4.0版本增加相册朋友圈,九宫格图片加上几款稍显粗糙的滤镜,不仅是向当下火爆的path和instagram致敬,更是一次从im走向sns的跨领域大胆尝试。而后推出的公众号更是瞄准了新浪微博作为阻击对象,增加b类账号的载体和平台内容的深广度,增强用户活跃和停留时间。



          这两个功能推出后非常成功,一夜之间,整个微博都变成了微信二维码的推广阵地,而微信更是基于此顺势找到了社交内容和商户服务的承载之地,公众平台成了移动端轻量级的“appstore”,打开商业化局面。



          自2013年8月微信5.0版本上线后全面开启商业化,不仅是表现上向kakao和line抄袭了盈利方向,其商业化的核心模式已经确定——“基础产品+应用+支付”:



          基础产品指的是以账号为载体可对外输出的连接能力;



          应用指的是账号(暂时只开放公众号)基于开放平台接口对外输出的服务能力;



          支付指的是以微信为载体的移动端闭环收单能力。



          “基础产品+应用+支付”这一套模式在实现的时候又分对外和对内,外部商户只能根据开放平台规则接入,他们唯一的区别就在应用层基于自己的能力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但拿到的接口资源都是一样的;而对内就有了很多的可定制化,比如和原生基础产品相结合(入口、浏览器框架、原生页等)、开放平台提供的对内接口(高权限的用户信息获取、通知、关注、分享、消息模板等接口、甚至包括微信对外屏蔽的scheme)、支付定制化改造(对内专用的转账接口、支付结果回调方式等)。



          简而言之,这就是一套模式两条腿分开走,外部的统一,内部的可定制。这是所有开放平台都很常见的方式,外部统一是为了更好的规范和管理,内部的可定制除了资源偏向,还有通用功能对外前的试错。当然,掌握度的平衡很重要,电商也是如此。



          在2014年之前,腾讯电商在移动端的打法和其营收大头用户增值一样,都是平移pc模式为主。但移动时代到来,用户“always online”,打法变了。表现上从近半年的四处20%入股行业top1来看,腾讯正在投行化。但腾讯真正能放下电商,以股东的身份让联盟军去对抗目前唯一的对手阿里巴巴?不会。因为“社交”和“移动”这两个电商格局的变量,现在都在它手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