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one-lo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小龙所奉行的哲学思想

[复制链接]

1850

主题

1851

帖子

557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7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4 08:1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小龙所奉行的哲学思想

      信息来源:ChinaZ作者:何婧发布时间:2014-05-14浏览:我要评论
      
        

          张小龙向微信事业群发出公开信,提出七项理念:



          一是做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



          二是保持自身的价值观,因为它会体现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中。



          三是保持小团队,保持敏捷。



          四是学习和快速迭代比过去的经验更重要。



          五是系统思维。



          六是让用户带来用户,口碑赢得口碑。



          七是思辨胜于执行。



          这七项理念折射出了张小龙所奉行的哲学思想,即极简主义。他以极简主义创造了产品的奇迹,改变了传播的方式,下一步,他的使命是用极简主义来改变组织管理。



          一、什么是极简主义?



          金山网络ceo傅盛说过公司发展目标要极简,让所有人一看就懂,这个极简是极其简单的意思。不是极简主义。做平面设计时,往往强调“少即是多”,这是简约,也不是极简主义,要继续发展。那么,什么是极简主义呢?



          极简主义最早出现在文化艺术范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其特点有四:



          第一,从物质本原出发。



          第二,减少过度的形式表现,减少过多作者的主观意识。



          第三,开放作品艺术概念上的意向空间,让观者参与对作品的构建。



          第四,做到极致。



          极简主义不止是一种设计理念,它正逐渐成为一种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向产品、美食、管理等各个领域渗透。典型的例子有,乔布斯对苹果产品极简的偏执,小野二郎对寿司事业极简的纯粹。还有张小龙对极简主义的践行。



          二、极简产品。坚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加强用户参与和反馈,做到极致。



          无论是17年前的foxmail,6年前的qq邮箱,还是3年前诞生的微信,在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都体现这张小龙的极简主义。



          产品的本原是什么?是对用户痛点的把握,是对用户需求的实现。回归本原,就是要把握人性,挖掘核心诉求。在微信产品中,朋友圈主张发照片,不鼓励发文字,出发点是基于人性的思考。一方面写一段字的难度远远大于发一张图片,发照片可以让更多人更容易表达;另一方面,发照片的思考程度要低于发文字,能够更反应出人的真实面貌,增强社交性。



          极简产品就是要以终为始,不断更新迭代,让用户体验一次次接近极致。以用户价值为标尺,来判断哪些功能是否去做,哪些商业策略是否执行;重视用户的参与和反馈,提高产品与服务对用户需求的契合度。同时,也需要产品经理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保持初心,不被外界干扰。尤其是团队的价值观,要始终保持一致。此外,还要去除各种形式主义,让用户更容易了解与接受。



          在腾讯体系内,急于在微信上嫁接、承载其他产品的大有人在,很多人中高层希望能够通过微信快速变现、实现盈利。张小龙有妥协,但更多的是坚持,为日臻完美的产品而坚持。



          三、极简传播。产品即营销,用户即渠道,促进用户自感知与自传播。



          好的产品不一定需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因为产品本身即是营销,同时用户将成为产品推广的渠道。处在这样一个人人互联的时代,如果有好的产品,就能够获得优质的用户,有更多的用户满意,口碑就会传播的更快。微信的普及,不是腾讯主动营销的结果,433天用户1亿,3年用户超6亿,借助的是用户的自传播。



          传播过程中,讲究感知一致性,即产品经理的感知要与用户的感知一致。这就要求在产品的设计上考虑用户的诉求,创造自传播的条件。比如微信上的“飞机大战”这款游戏,一个半人用一个月时间开发的,没有进行多少宣传,然而在极短的时间内玩家就达到千万级别,正是因为在产品设计上抓住了自传播的条件,即好友圈内的排名。大家打的不是飞机,而是排名,是成就感。微信红包的传播也类似,这里不赘述。



          四、极简组织。团队灵活则高效,员工思辨则进步,倡导团队自组织、人员自成长。



          2012年,马化腾在内部邮件中称,腾讯越来越多地遭遇到来自内部的敌人:大企业病。对此,既要打好面对市场的外部战役,又要苦练内功,解决运营效率的问题。2012年,腾讯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形成了6+1的事业群结构,大企业病有所缓和,但仍然存在。



          微信事业群的成立,除了是提高微信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微信,还有在组织创新上的思考。马化腾允许了微信的内部孵化,开足资源,是对产品极简主义的支持;建立微信事业群,也体现了他想让腾讯回归产品思维,由一点出发引导整体组织变更的考虑。这一次,组织架构是张小龙面对的产品,要用他的极简主义来改造。



          然而,极简组织的建立,难度要大于产品与传播。组织的本原是人的能动性,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自组织、自管理,做到极致。微信强大了,依然保持小团队心态,避免陷入官僚化、流程化和形式主义,也就是防止大企业病。让团队内部彼此学习,共同成长。学习和快速迭代比过去的经验更重要,一边学习,一边思辨,提升个人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