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one-lo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4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文竖排提升网友个性指数 谈快典网

[复制链接]

4888

主题

491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1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09:4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文竖排提升网友个性指数 谈快典网

      信息来源:gjj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8-10-18浏览:我要评论
      
          
          

                 
  • 推一把网络营销精英培训新一期即将开课,本期新增移动电商、微商、O2O、自媒体、社群等方面的课程,现在报名就送江礼坤老师亲笔签名的最新版《网络营销推广实战宝典》一书。欢迎咨询QQ:800007518!
                 

          
        
                           
                           
  网络世界推崇天马行空,过去的、未来的都可以放在今天使用,只要用得恰到好处,就说明你很能。最近,致力于网络平台开发的杨先生发现,继繁体字、火星文之后,古文竖排又成了网友聊天、灌水以及写博的新宠。大大小小的聊天工具、论坛、博客上,古文竖排的文字样式随处可见,最有意思的是,有网友甚至还标新立异,将英文短句弄成了古文竖排的形式,贴在网上也显得有模有样,个性十足。



  文字要竖排,样式更要有个性



  经网友小赵指点,笔者在百度搜索关键字古文竖排,进入了排名第一位的快典网(http://ft.kdd.cc/gusu/) 。在该网页的输入框内键入天天好心情,事事都如意后,键盘敲击Ctrl+回车,马上下面的转换框中就显示出了竖排的文字。不过最有意思的还是该工具的风格设置按钮,可以提供14种不同风格的边框,无论是喜欢可爱风格的人,还是追求简洁风格的人,抑或是崇尚庄重典雅风格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素材。最后只要点击该转换工具上的复制按钮,或者单击鼠标右键,将自己设计好的文字复制并粘贴到相应的地方就可以了,操作非常简单。
╔═╤═╤═╤═╤═╤═╤═╤═╤═╤═╗
║ ┆ ┆ ┆应┆统┆开┆本┆文┆后┆ ║
║ ┆ ┆ ┆的┆就┆始┆框┆字┆,┆ ║
║ ┆ ┆ ┆竖┆会┆转┆中┆输┆把┆选║
║ ┆ ┆ ┆排┆自┆换┆,┆入┆您┆择║
║ ┆ ┆ ┆古┆动┆按┆然┆到┆要┆转║
║ ┆ ┆ ┆文┆生┆钮┆后┆这┆转┆换║
║ ┆ ┆ ┆。┆成┆,┆点┆个┆换┆风║
║ ┆ ┆ ┆ ┆相┆系┆击┆文┆的┆格║
╚═╧═╧═╧═╧═╧═╧═╧═╧═╧═╝



  有网友的地方就有古文竖排



  很多网友表示,自己之所以对古文竖排如此钟爱,主要归功于其方便易用。基本上只要你会聊天,会灌水,会最基本的网络操作和键盘打字,就应该能够玩转古文竖排。此外一些论坛的管理员也指出,古文竖排不仅能够有效弥补网友因网络虚拟世界产生的缺憾感,而且还可以在网友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网络无国界的领域内,网友和网友不一定非要见面才能建立友谊,通常大家都是从一些细节上了解一个人的,而这些细节也有助于人们情感的深层次沟通。网友喜欢和那些与自己有着相同爱好的人交朋友,而古文竖排恰恰体现了一个人群的品味与性格。因此可以说古文竖排的风靡是有其必然性的,并且这股风潮很有可能在网上越刮越强劲。



  古文竖排成网络设计领域新宠



  除了对古文竖排比较感兴趣的网友在使用这样的转换工具外,一些专业人士也开始介入其中。从事网站美术设计工作的刘小姐就表示,由于很多客户认为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网站中会彰显品味,因此在设计要求方面常常需要用到诸如中国书法,古文、古诗词等设计元素,可简单的横排形式还是难以体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于是在同行朋友的帮助下,刘小姐找到了古文竖排。我们做设计工作的,除了有好的设计理念外,还要能够将创意迅速在现实中展现出来。然而传统的设计软件往往需要花费很多道工序,既费时又费力,所以这款在线古文竖排转换工具真得可以称得上是我的救星了。



  报纸报道引来网友热议



  《成都商报》7月12日报道:近日,网络上兴起竖排古文风,网友争相传送各种能将一般横排简体字转换成竖排繁体字的软件。据介绍,转换后的竖排文字既不妨碍阅读,更弘扬了中华古典文化,又增加了趣味性。



  对于此报道,网友们对于古文竖排的趣味娱乐性表示赞同,但对于弘扬古文化的说话却褒贬不一。



  不少网友对此表示出极高的热情,并戏称中国的汉字从此又站起来了;有网友则调侃称,没想到网络的兴起竟然促进了书写格式的复古。然而也有网友提出了反对意见:用竖排文字不是为了追求古文,而是为了好玩,故意显得自己与众不同。



  对于此,《法制晚报》7月15日的评论道:现代人的阅读方式,早已习惯从左到右看书读报的模式。网民竖排文字,不是为了追求古文,更与文化无关,只是为了追求新鲜感。  类似的流行性形式主义,不止一次,曾一度热炒的汉服之热,汉字书写方式的规范以及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不过是在瞬间有了些许的声势罢了,与中国文化毫无关系。从这个意义讲,网络复古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次恶搞。



  好东西总是经得起时间的磨砺,岁月的涤洗,以及人们的千挑万选,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原因正在于此。无论是现代还是未来,无论以哪种媒介作为载体,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绽放着最迷人的色彩,它的发展也会向着个性化和亲和力的目标迈进。更多人开始理解并喜欢上这一文化元素,我们的生活也将随之变得多彩绚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