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one-lo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PK微博,营销价值谁更强

[复制链接]

1850

主题

1851

帖子

557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7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4 10:39: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微信PK微博,营销价值谁更强

      信息来源:艾瑞网作者:大余发布时间:2012-09-24浏览:我要评论
      
        

          微博在过去的两年中,是中国最值得关注的媒体平台,当然从用户的体验来说,微博给我们带来的非仅是媒体,他还是一个个人的品牌门户(新浪认证属性),个人的SNS中心(微博的SNS属性),个人的短博客(内容原创属性),个人的交互平台(转发、评论属性)。



          微博影响了从社会名人,到主流工作人,到普罗大众的几乎所有的人群。有人的地方就有传播,就意味着商业价值和机会。为此,传播公司就开始研究,微博可否成为一个具有传播价值的媒体平台?



       



          这个结论是毋庸置疑的,以申音、杜子渐为代表的微博营销公司在业内的如日中天可窥一斑。本文的重心不在于说明微博的营销属性,就不深入描述。再来简述一下微信。



          腾讯在微博之战中的苦苦跟随,到忽然有一天微信进入我们的视野,然后我们就看到了腾讯微博的声音悄然消失。从第一次看到微信开始,我就想,这将是继微博之后中国最有价值的营销平台,且,他将是可以超越微博的媒体平台。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营销趋势的几个显著变化。



          首先:营销由泛众到小众的趋势明显。这是个传播广度PK精度的问题。



          微博的基础原理基于“六度空间”理论,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够影响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这个概率统计理论的诞生催生了Twitter、微博的产生。当然还有大量的SNS网站,Facebook、校内、开心等。



          基于“六度空间”,假设A的粉丝转发了A的言论,粉丝的粉丝又转发了该言论,由此类推,只要传播六层,从理论上说,这则原创观点、内容将覆盖每一个人,所以传播广度惊人。潘石屹玩微博非常早,他有一句言论:转发产生广度,评论产生深度(大概意思)。我想说前者很精准,后者“评论”产生深度的问题恰好是微博难以做深的“命门”所在。



          原因很简单,一个“可以影响任何一个角度的任何一个人”的传播工具,基于观点的评论,是微博原创者与第一层粉丝的互动,而粉丝的粉丝(原创者的第二层传播者)则很难就原创者的观点,与第一层粉丝观点形成互动,这必然导致深度、广度不能并存。



          微信则恰好相反,从基础理论上来说,微信的基础原理是“一个熟人圈的沟通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微信互动的人群包括: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LBS定位的周围人群、手机摇摇的趣味性人群等。这些人群的精准指向度比微博的粉丝的精准度高。



          因为是熟悉的人,且沟通圈子足够小,所以从沟通的角度来说,其精度足够高。试想,如果在这个圈子中,一个ARMWAY的直销人员可否足够好的销售产品,传播理念?甚至开玩笑说,法×功可能都会选择微信来发展会员,这就是企业品牌营销的机会。当然,具体的营销方式还需进一步研究可行性才行。我大胆放言:这一天时间不远。



          归结而言,从广度来说,微信不如微博,但微信从来都未考虑是否需要广度的问题,因为营销的趋势是由泛众到精准。这里就涉及另外一个问题:如何使用微博的“围观者众”的特点进行营销,小米的雷老大不愧是行业翘楚,他们干得很棒,另文再述。



          其次:微博的到达率VS微信的影响度。这是个传播广度PK深度的问题。



          翻一下微博的粉丝TOP榜,我们看到明星、大腕们的粉丝动则2000万,在500万以下都感觉影响力弱了,诚然关于“僵尸粉”的问题是又一个娱乐话题,不做赘述。



          粉丝数量的“众”直接带来的结果是观点的“围观者众”,就笔者个人观点而言,这个特点决定微博传播的信息模式是“被告知”,这是个传统广告的观点。这种“被告知模式”价值也是意义深远。



          例如:刚才提及的小米手机,雷军正是因为深刻洞悉这一特点,他将微博视为“客户服务的最佳平台”,通过后台大量的“精心培训的客服人员”,与微博提问者的“一对一精准服务”,进而让“大量的围观者”感受到小米手机的“真诚”、“尊重”。



          一句话:微博的传播广度,和粉丝聚集的特性,让微博传播的到达率十分高,还有一个隐形逻辑是:微博“客户服务成本低”,140个字的沟通将极大降低时间成本。



          而微信确实营销和传播深度的典范,一个喜欢泡吧的朋友告诉我,说微信在酒吧里的时候,摇一摇,艳遇就多了,这特别适合初开始泡吧的男生、女生,不好意思搭讪的那种。



          还有在香格里拉的大堂,说小姐们找客人就用微信的LBS功能,这和陌陌一个道理,不说了。



          还有,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儿,一个朋友在一个南锣鼓巷开了一个创意店,因为店面在商业街的一个小巷子后面,巷子不深,只有3米左右,可因了这3米,客流差了很多。我们聊天,他就用微信的LBS功能“寻找周围的人”,挨个打招呼,果然生意好了很多。为此,她给小店员布置了一个任务:专门在街上溜达,用微信和人打招呼,店员小姑娘也开心得不行。



          还有不得不说,就是微信的“朋友们”,在这个群里,朋友的照片、信息可以随时分享。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区域将是一块“富矿”,期待点石成金,商业应用该在不久的将来。



          继续来总结一下:微博的广度让其在客服的应用上具有前景,而微信在熟人间的沟通深度,和周围的人沟通上具有优势,广度与深度之争,可堪平手。



          其三:用户心理的被尊重,决定“坐而论道”被“百家争鸣”取代的趋势明显。



          此点是微博、微信决出高下的关键点。微博的粉丝特点,决定出“上下、主次”区别,换言之,发围脖者为主,follow者为次,这显然形成“坐而论道”的局面,但是他可以让一个真的真知灼见的微博具有非常强的传播广度。



          微信的朋友群的功能,基于熟人圈,基于一个话题可以进行深入,平等的探讨。这让我想到战国时期齐国声闻天下的“稷下学宫”,那是一个让人神往的时代,所有的学子在这里可以公平的表达学术观点,百家争鸣。微信在熟人圈中是不是有点这种意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