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one-long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创业与创新,张小龙的这3句话不得不看!

[复制链接]

1850

主题

1851

帖子

557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7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4 07:4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微信创业与创新,张小龙的这3句话不得不看!

      信息来源:未知作者:王桐桐发布时间:2014-01-23浏览:我要评论
      
        

          最近,张小龙接受了一个很喜大普奔的采访,新华社采访,中国梦专题。但话题围绕微信,围绕产品展开,张小龙回答的很直接和犀利。对于“微信创业与创新”这个2014年最大一个风口的猪,张小龙的这三句话不得不看:



          1、如何化繁为简?张小龙常用的方法就是分类,很多产品都包含了数百上千项功能,如何在手机如此小的屏幕内让用户便捷地找到这些功能,就是分类所要起的作用。另外,究竟是靠产品本身驱动用户还是靠运营手段去拉动用户?太多人把精力放在后面这个方向了,做个产品马上就通过运营或者营销的方法把用户拉动起来,而我更希望先把产品本身做好,让用户自己驱动用户。



          2、微信启动的是点对点的革命,对传统企业是个利好。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客户,他们需要一种通讯或者连接的能力,与其消费者关联起来,这种关联在以前也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建立,比如短信、电话,但体验并不好。而微信提供了一种我认为是体验更好、内容更丰富、交互更多样化的方式。目前这个平台非常开放, 我们欢迎所有的企业接入进来。



          3、微信将成为个人或机构的第一ID。电话号码曾经是一个身份证之外的个人ID,也曾经是运营商最大的资源所在。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ID可以解决生活中越来越多想不到的问题。比如以前你有一个餐馆的电话,你只会在需要的时候打电话过去,功能单一,同样的场景转移到微信中后,餐馆和个人可以在公众号里进行交互,虽然不再需要打电话,但沟通的行为比电话更为丰富。这是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潮流。



          让用户自己驱动用户,是互联网思维的第一抓手,你能发动它吗?



          ===张小龙的分割线===



          口述:张小龙来源:新华社



          一、微信如何化繁为简——“把复杂的需求抽象为最基础的脉络,让用户自己驱动用户”



          化繁为简背后有一整套方法,大部分要靠产品人的经验,也有一些方法可以总结出来,比如分类。很多产品都包含了数百上千项功能,如何在手机如此小的屏幕内让用户便捷地找到这些功能,就是分类所要起的作用。



          比方说,微信“朋友圈”涵盖了社交这个复杂的主题,囊括了大部分中国人网络社交的活动,用户活跃度也很高,每天都有上亿张照片上传,几亿次评论产生……但其使用仍然非常简单。这就需要把复杂的需求抽象为最基础的脉络,把这个技术脉络用一种用户觉得很自然的、可接受的行为表达出来。如果做不到这一步,就会导致产品或功能变得很复杂。



          究竟是靠产品本身驱动用户还是靠运营手段去拉动用户?太多人把精力放在后面这个方向了,做个产品马上就通过运营或者营销的方法把用户拉动起来,而我更希望先把产品本身做好,让用户自己驱动用户。



          在传统产业上,做出一个产品后必须通过广告让用户感知到它,但互联网本身已让用户互联,每个人都需要在互联网上跟朋友交互。因此大部分互联网产品,可以利用人与人互联的因素,让用户产生连锁反应,甚至是病毒式、蔓延式的反应,这会比花几个亿去打广告得到更好的效果。



          二、微信是竞争的产品——“只有竞争才能产生更好的产品,欢迎所有的企业接入进来”



          有人认为借助垄断资源或营销资源可以做得更好,这在特定环境里确实如此。但互联网是公开透明、竞争充分的,哪怕一个很小规模的产品,都要创造最好的用户体验才能被接受。如果用户体验本身做不好,即使短期依靠拉动带来用户,一旦出现更好体验的产品,用户照样会逃离。



          事实上,腾讯也在和许多产品竞争,比如QQ与MSN。微信是竞争的产品,也许大家只看到微信有强大的资源配合,但并不了解微信本身就是跟QQ竞争出现的产物,只不过这是一种内部的竞争。



          如果微信不在腾讯而在其他公司,这种竞争依然存在。只有竞争才能产生更好的产品。



          QQ和微信本质上都是IM通讯工具,面对的目标用户群也很类似。但两个产品的立足点有所不同Q是PC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而微信是从手机端原生出的新产品。



          在PC时代,QQ解决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PC联网和他人通讯的诉求;在移动时代,这种诉求已经扩大化了,对话的场景也改变了。比如,以前两个人都要打开电脑都在线上,才能发生对话;聊完QQ后大家也通常要说再见,输入两个“8”来表示;但现在手机是每个人每天都带在身上的东西,让人可以随时随地给朋友发信息,朋友也可以随时回复消息,不存在聊完的概念。这是一种交流方式的变化。



          三、微信生态:开放还是垄断?



          微信公众平台开放接口,让任何第三方都可接入进来,这是我们最大的开放点。



          以前的通讯是覆盖到人与人,我们希望这种通讯能力也可以覆盖到企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客户,他们需要一种通讯或者连接的能力,与其消费者关联起来,这种关联在以前也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建立,比如短信、电话,但体验并不好。而微信提供了一种我认为是体验更好、内容更丰富、交互更多样化的方式。目前这个平台非常开放,我们欢迎所有的企业接入进来。



          四、微信开启新的生活方式——“我没有对微信本身的危机感,担心的是自己建设得太慢”



          如果说原先微信满足了通讯这个基本诉求,那么比通讯更底层的就是一个人的账号或者说“ID”。就如同人在现实社会中有一张身份证,微信的ID可以标识个体,这个标识既可以通讯,也可以做其他很多事情。微信可以取代你的钱包。比如ID和银行卡关联后可以做支付。支付的本质是ID的表现,所以基于ID做支付是非常自然的过程,也是让其他支付有很大竞争压力的原因。



          电话号码曾经是一个身份证之外的个人ID,也曾经是运营商最大的资源所在。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ID可以解决生活中越来越多想不到的问题。比如以前你有一个餐馆的电话,你只会在需要的时候打电话过去,功能单一,同样的场景转移到微信中后,餐馆和个人可以在公众号里进行交互,虽然不再需要打电话,但沟通的行为比电话更为丰富。这是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潮流。



          所以,微信肯定会涵盖越来越多层面,当然这不会是一种松散的、杂乱的产品功能聚合。我们不允许微信变成一个大杂烩、一个怪物。



          说老实话,我没有对微信本身的危机感,因为它还在高速发展中,发展道路看不到尽头。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建设得太慢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